宽恕的悖论:当“犹大”出现时,基督徒如何找到“七十个七次”的力量?
在信仰的旅途中,“爱”是我们的核心诫命。然而,当被犹大般的背叛所刺伤时,我们仿佛被置于信仰熔炉中最炙热的考验之中。那种被最亲近的人出卖的痛楚,远超普通伤害,它动摇了信任的根基,让人不禁质疑:耶稣所教导的“七十个七次”的宽恕,对于这种极端的背叛,真的可能吗?
我们知道,基督信仰教导我们要像耶稣基督那样去宽恕。我们背诵《马太福音》18章的经文:
彼得问:“主啊,我弟兄得罪我,我当饶恕他几次?到七次可以吗?” 耶稣说:“我对你说,不是到七次,而是到七十个七次。”
数字的背后,是无限的恩典。但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,这份无限显得如此遥不可及。那么,当我们被背叛时,如何才能迈出这艰难的一步?
第一重真理:宽恕,是责任,而非感受
当我们感到痛苦、愤怒和不公时,很难“感觉”到宽恕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理解:基督徒的宽恕,不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是否“值得”,而是基于上帝的爱和恩典。
1. 宽恕是基督徒的责任与印记: 宽恕并非仅为了“自我感觉良好”,它是一个更高的呼召,是我们与上帝建立更亲密关系的基础。 我们的天父以无限的恩典饶恕了我们这些罪人,我们因此有责任将这份恩典传递出去。
“你们若有怨恨彼此,总要彼此饶恕。主怎样饶恕了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。”(歌罗西书 3:13)
2. 耶稣对犹大的榜样: 耶稣早已预知犹大将要出卖他,甚至在最后的晚餐上仍以朋友相待,这展示了真正的神性怜悯。耶稣的宽恕并非基于对犹大行为的理解和同情,而是基于上帝的爱和恩典。祂在十字架上,为所有人的罪——包括犹大的背叛——赎了命。
祂的榜样,不是要我们去“模仿”一个行为,而是要我们去学习祂对灵魂的心态和信仰**:在极端的伤害中,依然选择爱与成全。
第二重挑战:宽恕的旅程——迈向和解的属灵操练
宽恕绝非一蹴而就的瞬间决定,而是一个需要时间与力量恢复的漫长旅程,更是一项关乎心、灵、体全面降服的属灵工程。
首先,是坦诚在神面前倾倒你的心。 我们必须允许自己在神的同在中真实地感受痛苦和愤怒,因为宽恕不等于“忘记感受”或“忘记伤害”。要学会宽容和接纳自己的情感,从痛苦中恢复,才能有力地前行,正如约伯所言:“我心里愁烦,因此要发言。”(约伯记 7:11)
其次,是借着祷告与沉思连接上帝,支取天上的能力。 这是找到“七十个七次”神圣力量的唯一途径。我们必须向祂寻求帮助,请求祂为你和伤害你的人代求,让圣灵介入你无法逾越的难关。正如耶稣教导我们:“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,若有什么人得罪了你们,就要饶恕他,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。”(马可福音 11:25)
第三,务必寻求教会群体的支持。 孤立只会让苦毒滋长。与你的信仰家人和朋友分享你的经历,在基督身体的爱中被托住。在团契或小组的祈祷和神的话语中寻求力量与平安,彼此认罪、互相代求,使我们可以得医治(雅各书 5:16)。
第四,要智慧地划定圣洁的边界,区分“宽恕”与“信任”。 宽恕是放下报复的权利;而信任是需要时间重建的关系。在接受犯错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事的责任的同时,我们也要学会设立健康的边界,以确保自己不再受到伤害,因为“愚昧人(不设界限)事事都相信。”(箴言 14:15)。
最后,是将最终的审判权完全交还给上帝。 我们的任务是爱与顺服,放弃自己伸冤、自己讨回公道的重担。将最终的公义和审判交给天父,这份降服能带来彻底的释放,因为“亲爱的弟兄,不要自己伸冤,宁可让步,听凭主怒。”(罗马书 12:19)。只有如此,我们才能专注于自己的使命:爱与宽恕。
上帝的量器与恩典的循环
《马太福音》6:14-15 深刻地提醒我们:
“因为你们若原谅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原谅你们的过犯;但你们若不原谅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不原谅你们的过犯。”
宽恕,是一个互惠的循环。我们被极大的恩典所宽恕,因此才能将这份恩典活出来。
当“犹大般的背叛”发生时,我们不必凭借自身微薄的力量去跨越。我们所需做的,是承认自身的有限,然后通过祷告、圣经的教导和教会的支持,寻求上帝的帮助和力量,将我们的心转向祂——那拥有“七十个七次”恩典源头的牧者。
宽恕,不是软弱,而是对神恩典最强烈的宣告。 它是我们身上最清晰的基督印记。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份力量,在背叛的阴影中,活出光明的赦免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